🟡 第16篇|E-coating 可以搭配哪些表面處理?
雷雕、染黑、鍍色搭配術
適用對象:設計師、開發/業務對接人員、加工廠、品質管理
📌 摘要
e-coating 並不是單獨作業的表面處理,它經常搭配「電鍍、染黑、雷雕」等方式形成複合效果。本文將介紹常見的搭配順序、注意事項與創意應用,讓設計師與工廠能靈活運用,創造出更具層次與風格的飾品表現。
🧩 一、e-coating 是「最後一道膜」的角色
e-coating 是一道透明保護膜,它的功能是包覆與定色,因此通常安排在最末端,類似於噴透明漆。
加工順序邏輯(基礎觀念):
表面處理 → 顏色處理 → e-coating
若順序錯誤(如先做 e-coating 再染黑),就會發生染不上色或雷雕刻不進去的問題。
🎯 二、e-coating 常見的搭配處理方式
搭配處理 |
加工順序 |
搭配重點 |
常見應用 |
電鍍金/白K |
電鍍後 → e-coating |
定色、抗氧化 |
提升耐久與質感 |
雷射雕刻 |
雷雕 → e-coating |
保護雷雕線條 |
品牌 LOGO、防偽刻字 |
染黑(黑化處理) |
染黑 → 拋光 → e-coating |
固色、防掉色 |
仿舊、立體浮雕 |
拉絲/霧面處理 |
霧面 → e-coating |
抑制再氧化 |
男飾、現代風格 |
混色電鍍(雙電鍍) |
分段電鍍 → e-coating |
維持分界,防滲色 |
雙色飾品、幾何設計 |
🎨 三、創意應用實例
案例1:LOGO 雷雕保色
- 步驟:打亮→電鍍白K→雷雕LOGO→e-coating
- 效果:LOGO 深邃、字體銳利、不易氧化
案例2:仿舊銅雕風
- 步驟:染黑→局部拋光→透明黃膜
- 效果:凹處黑、凸處金,立體層次分明
案例3:雙色幾何戒指
- 步驟:主體鍍金 → 局部遮蔽鍍白 → 整體 e-coating
- 效果:雙色對比強烈、不易混色
⚠️ 四、加工搭配注意事項
問題 |
原因 |
解法 |
e-coating 過後不能染黑 |
膜層已阻擋表面 |
染黑必須在 e-coating 之前完成 |
雷雕後膜層起泡 |
雷雕區未乾或有殘渣 |
雷雕後需徹底清潔烘乾再塗膜 |
鍍色偏暗/變色 |
e-coating 厚度太厚 |
控制薄膜厚度,避免顏色偏移 |
雙色邊界混色 |
電鍍分區未遮蔽好 |
建議搭配雷射遮蔽或特殊治具加工 |
🧠 五、設計與工廠協作建議
- 請明確標示加工順序與分色位置
- 打樣階段就須全流程測試搭配效果
- 品牌LOGO位置若需清晰顯現,請避免遮蓋式 e-coating 加工
💬 Q&A 教學版
Q1:可以先做 e-coating 再染黑嗎?
A:不可以。e-coating 會形成保護膜,染黑劑無法進入金屬表面,必須「先染後塗」。
Q2:e-coating 能讓雷雕更明顯嗎?
A:不會更明顯,但能讓雷雕不易氧化或磨損,維持銳利清晰。
Q3:我想做雙色設計,用 e-coating 可以幫助上色嗎?
A:e-coating 不會主動「上色」,但可保護電鍍色與分色效果不被磨損或氧化。
Q4:e-coating表面處理搭配可以有哪些應用?
A4:e-coating表面處理搭配常見於電鍍金、染黑(黑化處理)、雷射雕刻等工藝。這樣的複合工藝不僅提升飾品的耐久性,也能創造出層次豐富的外觀,例如雙色設計或仿舊質感,讓飾品更具特色與市場競爭力。
Q5:飾品e-coating工藝流程中,染黑處理該放在哪一個步驟?
A5:在標準的飾品e-coating工藝流程中,染黑處理應當安排於e-coating之前。先進行染黑,再拋光,最後加上e-coating透明膜層,可以讓黑化顏色更穩定、不易脫落,也避免e-coating阻擋表面導致後續染色失敗。
Q6:e-coating雷雕搭配時要注意哪些加工細節?
A6:e-coating雷雕搭配的標準流程應是先做雷射雕刻,再上e-coating。這樣能保護雷雕圖案不被磨損或氧化。值得注意的是,雷雕區域需徹底清潔與烘乾,才能避免e-coating膜層起泡或瑕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