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-coating 上膜會不會影響質感?

🟡 第13篇|e-coating 上膜會不會影響質感?

解析拉絲、噴砂、染黑與雷雕處理的變化與建議


適用對象:設計師、開發對接人員、加工廠


 前言

在金屬飾品設計中,表面質感處理如拉絲、噴砂、染黑與雷雕是展現風格的重要手法。然而當這些表面處理遇上 e-coating 電泳塗裝時,常被問到的就是:「會不會把效果蓋掉?還看得出來嗎?」

這篇文章將實務解析 e-coating 對這些質感的影響,並提出設計與加工上的應對建議。

 

一、拉絲面+e-coating:絲光質感保留度高

 表現特性

項目

說明

 保留度

高,刷紋清晰可見,但略被柔化

 手感

原本霧感會變得滑順,有如「亮膜覆蓋」

 視覺效果

光澤提升,整體變成「絲光」質感

 注意事項

  • 刷紋方向務必一致,e-coating 上膜後會凸顯不規則紋路。
  • 若拉絲後殘留油污,會導致膜層不均或起泡。

📌 建議應用

適用於需要兼具金屬感與保護層的產品,例如男戒、釦具、厚板飾品等。

 

二、噴砂面+e-coating:霧面會變絲光霧

 表現特性

項目

說明

 保留度

中等,粗砂紋可見,細砂則易被填平

 手感

由粗糙轉為滑順,霧面感降低

 視覺效果

原霧面質感會變成柔和亮霧感,像「霧玻璃」效果

 注意事項

  • 噴砂後務必徹底清潔粉塵與油脂,否則膜層會脫附或產生斑點。
  • 若要保留霧面效果,建議膜層厚度控制在 5–6μm 以下。

📌 建議應用

  • 想保護霧面效果時可搭配 極薄膜層上膜
  • 若希望完全無光澤,應評估不上膜但須說明易氧化風險。

 

三、染黑後再上膜:穩定顏色、防止褪色

 表現特性

項目

說明

 保護性

可封住黑染,防止氧化與褪色

 視覺效果

顏色更深、更均勻,表面呈現低調光澤

 加工順序

染黑 → 烘乾 → 上膜 → 再烘烤

 注意事項

  • 染黑劑須完全乾燥再上膜,否則膜層可能起泡。
  • 染黑與 e-coating 結合後,色澤偏深但更穩定。

📌 建議應用

適用於做仿古黑、復古銀、亮黑系列設計者,能大幅提升穩定度。

 

四、雷雕後再上膜:精細圖案可封保但會稍模糊

 表現特性

項目

說明

 效果保留

90%可見,但膜層會讓邊緣柔化,細字略不銳利

 保護性

可防止雷雕氧化,維持圖案穩定

 加工順序

雷雕 → 清潔 → 上膜 → 烘烤

 注意事項

  • 圖案須刻深一點,避免因膜層厚度而模糊。
  • 若為立體陰雕雷射,更能保留清晰度。

📌 建議應用

LOGO、品牌記號、花紋圖樣等雷雕飾品,建議樣品階段預覽膜後效果。

 

五、膜層厚度控制建議(整合表)

表面處理類型

建議膜厚範圍

保留質感建議

拉絲處理

6–8μm

可保線條、兼具保護

噴砂處理

4–6μm

保留霧感、避免亮化

染黑處理

8–10μm

鞏固色澤、防止脫色

雷雕處理

6–8μm

不過厚即可保清晰度

 

✍️ 結語:上膜是保護,不是蓋掉

e-coating 是一層「透明的保護膜」,它不會完全覆蓋金屬質感,但確實會改變光澤與手感表現。了解這些差異,有助於設計更有預期,減少加工落差。

建議每次做樣時都可「同一件飾品製作有膜/無膜比較樣品」,清楚呈現客戶最終會看到的實品效果。

 

💬 Q&A 實戰預習

Q1:e-coating拉絲面質感保留效果如何?
 
A1:e-coating上膜後,拉絲面的刷紋清晰度仍高,雖然有輕微柔化,但整體改為絲光質感且手感更滑順,適合需要兼具金屬感與保護的飾品設計。

Q2:噴砂面與e-coating結合時膜層厚度應該如何控制?
 
A2:為保留噴砂原有的霧面質感,膜層厚度建議控制在4–6μm之間,過厚會使霧面變得偏亮且手感由粗糙變滑順,影響視覺呈現。

Q3:e-coating是否能穩定飾品的染黑效果?
 
A3:是的,e-coating能封住染黑層,防止氧化與褪色,使顏色更深且均勻,建議膜層厚度約在8–10μm,並於染黑完全乾燥後才進行塗膜。

Q4:雷雕細節上e-coating會造成什麼變化?
 
A4:雷雕後上e-coating能有效防止氧化和磨損,但膜層會稍微柔化細節邊緣,建議雷雕要刻得較深,膜層厚度約6–8μm以兼顧清晰度與保護。

Q5:在設計e-coating膜層厚度時,有哪些專業建議?
 
A5:依表面處理類型不同,拉絲建議6–8μm,噴砂4–6μm,染黑8–10μm,雷雕6–8μm,控制適當的厚度可平衡質感保留與耐用性,並避免起泡或亮度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