🟡 第12篇|e-coating 的膜層厚度會影響什麼?
透明度、顏色與耐久性的關聯解析
📌 摘要
電泳塗裝(e-coating)的膜層厚度看似細微,實際上卻大幅影響飾品的外觀效果與使用壽命。本文將從膜層厚度與「透明度、顏色呈現、耐磨性、附著力」之間的關聯切入,協助設計師與工廠人員理解最佳塗膜條件的設定依據,避免過厚過薄的品質問題。
📏 一、e-coating 的膜層厚度是什麼?
膜層厚度指的是經電泳處理後,塗佈在飾品表面的透明保護層,其厚度單位通常為「μm」(微米)。
- 常見範圍:5–15 μm
- 建議標準:7–10 μm 為常用安全厚度
- 超過 15 μm 容易產生混濁、脆化與附著力下降問題
🌈 二、厚度影響一:透明度與光澤度
厚度過薄 |
厚度適中 |
厚度過厚 |
光澤較強,但保護性差 |
光澤自然,膜層穩定 |
容易霧白、發黃或影響金屬反射 |
補充說明:
- 膜層越厚,光線穿透性降低,飾品表面會略顯「霧化感」。
- 薄膜呈現的金屬光澤最強,但也最容易磨損。
🎨 三、厚度影響二:顏色呈現(透明色系)
透明色系(如透明茶色、透明粉紅等)是 e-coating 的特色之一,膜層厚度將影響最終視覺色調:
- 同色料,厚度越高 → 顏色越深、越不透光
- 膜層越薄 → 顏色較淡、較透明
👉 這點在「透明琥珀色、透明青金色」等色系尤其明顯。
🛡️ 四、厚度影響三:耐磨性與耐久性
- 過薄 → 易磨損、容易掉膜
- 過厚 → 易裂、附著力下降、手感略黏
建議:
- 戒指類、耳針部位:選擇 10μm 左右厚度,增加耐用性
- 表面要求高光澤者:控制在 6–8μm,兼顧光澤與保護
⚠️ 五、工廠常見厚度控制失敗案例
問題 |
可能原因 |
建議對策 |
膜層厚度不均 |
浸泡時間不一致、電場分布不均 |
調整吊掛位置與極距 |
過厚混濁 |
電壓過高、時間過長 |
降低電壓並縮短時間 |
局部掉膜 |
表面油污未清除、膜層太薄 |
加強前處理+厚度均一控制 |
🧠 Q&A 實戰預習
Q1:膜層太厚會不會比較耐用?
A:不一定。膜層太厚容易造成附著不良與剝落,正確的厚度反而比較穩定。
Q2:想讓飾品顏色更濃,能用厚一點的膜層解決嗎?
A:可以,但需小心霧化與脆化問題,建議用色料濃度調整取代單純加厚。
Q3:怎麼知道膜層有沒有達標?
A:可用膜厚測試儀檢查,或切割樣品做斷面觀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