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-coating 常見問題與失敗案例分析

🟡 第9篇|E-coating 常見問題與失敗案例分析

起泡、斑駁、變霧是怎麼發生的?

 

【導言】

e-coating 是一道看似簡單卻極易出錯的工序。
 當你看到膜層起泡、顏色斑駁、或是透明膜變得霧霧的,這些現象其實都有跡可循。
 本篇將從實務案例角度出發,解析常見問題成因與改善方法,幫助工廠人員進行有效的品管與排錯。

 

🚨 常見失敗現象與照片對照說明

問題現象

視覺表現

常見用語

起泡

表面凸起泡泡狀,有時內含液體

「炸膜」、「塗層起鼓」

斑駁

顏色不均、有條紋或陰影

「花膜」、「掉點」

變霧

原本透明變成霧面白濁感

「霧化」、「結膜不清」

脫膜

膜層整片剝落或刮傷明顯

「掉膜」、「不黏」

 

🧪 成因解析與解決對策

🫧 起泡的可能原因:

  • 表面有水氣未乾/前處理未烘乾
  • 含水量過高、電壓過猛導致氣泡封入膜中

解決方式:

  • 加強前乾燥(建議 60–80°C × 5–10 分鐘)
  • 降低塗裝電壓或延長排氣時間
  • 確保金屬表面完全無水分殘留

 

🟡 斑駁的可能原因:

  • 表面油污/氧化未清除 → 膜層吸附不均
  • 電壓不穩/電場不均
  • 槽液濃度過高、懸浮粒子堆積

解決方式:

  • 重做酸洗與活化處理
  • 校正電壓參數與接觸點
  • 適時更換或過濾槽液

 

🌫️ 變霧的可能原因:

  • 膜層太厚 → 光線穿透散射
  • 烘烤溫度過高 → 表面焦化、分子結構劣化
  • 塗料過期或儲存不當

解決方式:

  • 調整膜厚控制在 5–15μm
  • 降低烘烤溫度至製造商建議值(如 130°C × 30 分)
  • 定期汰換塗料,並注意倉儲環境

 

🧷 脫膜的可能原因:

  • 前處理不足,表面不潔/氧化
  • 烘烤不足 → 無法硬化黏著
  • 高溫退鍍或清洗破壞膜層

解決方式:

  • 加強前處理,確保清潔無油
  • 精準控制烘烤時間與溫度
  • 成品不可進行高強度清洗/碰撞測試

 

🧰 業務及品管人員的實務建議

  • 批量生產時,啟用「產前確認樣機制」→ 每批先做2、3件試片檢查膜層狀態
  • 錯誤紀錄,拍攝問題照片建立錯誤樣本庫
  • 收貨後及時檢驗品質,並與飾品供應商或電鍍廠及時反映問題,千萬不要把收到的貨擱在一旁,等到要交貨給客戶時才打開看,這時你發現品質問題已經來不及了,錯過處理問題的第一時間,增加重工成本而且延誤交貨期。

 

Q&A 實戰預習

Q:為什麼膜層會起泡?
 A:可能是表面含水未烘乾,或電壓過高導致氣泡被封在膜中。

 

Q:膜層看起來霧霧的?不是應該透明?
 A:可能是膜層太厚或烘烤過頭導致光線散射。

 

Q:怎麼預防斑駁?
 A:確保表面乾淨、電壓穩定,塗料濃度也不能過高。

 

Q:掉膜後可以補救嗎?
 A:可試行脫膜後重做,但有風險,應由熟手人員評估。